高中地理等值线图案例的教学高中地理等值线图案例的教学
地理等值线图能将一种或多种地理要素组合在一起,以地理数值的方式表达其空间的分布,具有信息包容量大,综合性强的特征。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所以常被高考题所采用。在近几年全国地理高考卷及文综卷中,不仅出现了平时常见的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图,还出现了以等深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时线图等为背景的题目。此类题目出现频度高,且常常是地理学科的压轴题。因此,等值线图的教学就成为高三地理复习的重点和关键。
在等值线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采用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案例”下进行研究活动,以“观察”、“分析”、“研究”、“思考”、“合作”为学生的基本活动,突出了培养能力的目的[1]。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求实效。
1.明确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和浅显易懂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图文转化,引导学生自己读图。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案例一:在等压面图(图1)中,要求将图中①~⑤点气压排序。
这个题目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误。一般学生经过观察以后,常简单地认为②点气压最高,因为②点离地面最近。究其原因,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存在问题。教师应强调等值线的概念:“同一等值线上地理数值是相等的”,让学生仔细观察等压面图,感知②③④点在同一等压面上,所以它们的数值应该是相同的。再让学生观察①~⑤点,比较它们所处的位置,根据同一垂直方向,低空气压高于高空气压,让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应是⑤>②=③=④>①。
以上案例的呈现,可以使学生通过最简单的题目,由浅入深,加深对等值线概念的理解。通过几个特殊值的具体分析,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验证和形成地理概念,进而解决问题,促使了正确的思维品质的形成[2]。
2.设计问题,培养思维的概括性
通过问题来进行教学,可以把问题看做是学生学习的动力[3],问题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二:如图2,在等高线图中,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
这个题目的呈现,学生往往感到难以入手。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为线索来进行学习。首先让学生阅读等高线图,从中获取地理信息。据图可知,2条非封闭的等高线数值分别为100m和50m,这样就可以从中推出等高距为50m。要求同学们观察等高线的变化趋势,并思考“A、B分别在100m和50m等高线内,它们的海拔范围会是多少?”由于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4人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合作,再经过老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最终得出答案:150m>HA>100m;50m>HB>0m。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一步引导、质疑,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通过这个等高线地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呢?”通过热烈的讨论,最终学生得出等值线分布的一个规律是:“高高低低”原则。
通过对以上“问题读图”案例的教学,激起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引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在一连串的“设疑质难,引导探索”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多问、多思和多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最终形成对等值线分布规律的知识建构。
3.揭示规律,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一项事物往往受多项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形起伏会影响气温、气压高低,坡向会影响降水量、太阳辐射量多少,进而影响工农业生产布局等。在众多的自然因素中,纬度高低、海陆位置、地形起伏是最基本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其他一些相关因素都可在等值线分布图中以问题的形式反映出来。案例三: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4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B.①<②C.①>②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的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是乙坡的: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D.营造混交林。
由学生仔细阅读地图,分析:本题第1小题需就图中等高线疏密来判断坡度大小;第2小题需就坡向判断甲乙两地的气温、降水,根据气温影响蒸发,蒸发影响水分条件来分析;第3小题涉及到坡向差异和区域整治问题。运用图像深入分析地理事象,通过对图像显示的地理事象加以分析,把图上的地理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经过思维加工处理,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影响特征和规律产生的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4.寻求支点,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运用地图易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从中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但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读图、用图能力。有些等值线地图展现的显性信息比较少,需要学生挖掘图中所包含的隐性信息,才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以引导启发,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
案例四:如图4,在等高线较高处向较低处突出的地方(A)是什么地形?在等高线较低处向较高处突出的地方(B)是什么地形?
从图4中观察到,有3条等高线分别为200m,300m和400m,而且等高线是由较高处向较低处突出。我们怎么根据已知条件判断A处的地形?学生开始思考分析,要判断A处的地形,首先要知道A处的高度变化,进而思考:“那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在A处画一条辅助线?”通过辅助线分析,图像一下子清晰直观,沿L线从甲→乙→丙,海拔高度从200m—400m→200m。显而易见,所在的地形部位是隆起的山脊。同样道理,让学生分析B处是什么地形时,在图上,添加辅助线L,也按上述步骤可以得出:等高线由较低处向较高处突出的是山谷。
案例四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在图上添加辅助线,学生的视角就会豁然开阔,灵感就随之而来,相应就能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图形,此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经过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发现运用“案例研究”的课堂教学以后,对学生能力发展产生了一些积极成效:
首先,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信息是探究的桥梁,人们渴望发现新问题,也渴望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
但如果没有相当的智慧和眼力,即便问题就在身边,也难以发现[4]。“案例研究”提供的“案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学生为解决问题就必须学会从“案例”材料中正确提取信息,学会各种文字、图表的阅读。通过案例教学,学生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相互交流活动作为“案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锻炼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创设了非常有利的客观环境[5]。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以试题为切入口,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等值线图的分析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的锻炼,远远大于信息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
第三,有利于培养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与现实联系密切的背景材料,学生要解决问题,必须对“案例”材料进行剖析和研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构建新的知识能力结构,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会在等值线图上寻找突破口,进而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随笔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如果觉得高中地理等值线图案例的教学 , 地理教学案例范文这篇文章不错,可以推荐给朋友分享哦。
tags:地理教学 -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地理教学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