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教案课件-中小学教育-作文大全-知识大全-科普教育-电脑知识-生活知识-全部栏目- 收藏本站

教育教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试卷 教案 课件 竞赛 评语 体会 计划 总结 实习
阅读写作 作文 寓言 绝句 手抄报 广播稿 禅语 台词 谚语 赠言 箴言 句子 解梦 名言 语录 人物 诗歌 花语
知识大全 保健 美容减肥 四季 育儿 科普 电脑 生活 窍门 节日 旅游 理财 装修 法律 急救 歌曲 游戏 剧情 QQ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英语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中小学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免费课件下载 竞赛试题下载 诗歌大全 教学计划 学生评语 学习体会
您现在的位置:爱思网: >> 教学网历史教学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讲座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讲座

爱思网 | http://www.i4i3.com |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 | 人气:213次 | 03-23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讲座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讲座

专题一  从现代化角度总揽世界近代现代史

(一)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是指不发达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和目标。作为过程,其首要标志是用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力,生产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结构及政治意识形态也随之出现变化。

(二)从现代化扩展角度总揽世界近代现代史

   三批现代化国家:

首批是17、18世纪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推出的英、法、美。开辟了工业社会和民主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基本路向。

   第二批兴起于19世纪中期,有两类:

①德意日 —— 向外扩张之路,军国主义倾向十分突出,侵略性最强的国家。

②俄国——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是第二批国家中最落后的。

   第三批,大多是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后新兴工业化国家,其独立后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可分三类

   1)由殖民地独立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后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

   3)独立后走非资非社的中间道路。

(三)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其本质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它包含着多元的含义。从内容上看,至少包括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从模式上看,至少包括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主义的经济。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②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由它开始的资本主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以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经济领域的这一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对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它以重工业为重点,具有极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能力,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变为重工业为主导,由农业为主导转变为工业为主导。到20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发展加速,并呈现出高度分化和综合的趋势;它促使生产力三要素发生巨大变化,使生产率显著提高;引起了产业结构和阶级状况的变化,引起了世界经济的变化,使世界经济结构出现新的格局。

③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下,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声。二战后,国家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70年代出现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④社会主义经济的现代化建设: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一战”后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遇到危机后于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又被斯大林模式所代替。以后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都不成功。二战以后,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的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枝独秀。

⑤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奠定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宰的世界国际经济秩序的框架,建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有着积极的意义,也给中国带来压力和挑战。)




www.i4i3.com

专题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60到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一)总述:

  17世纪到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人类社会由封建制度逐渐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这种过渡大体通过革命和改革两条道路来实现的。17世纪、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可称作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从阶级力量对比来看,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势力,资产阶级还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工业资产阶级。所以,革命有复辟,甚至倒退。从整个欧洲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并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的整体格局,所以在百年之后才出现法国革命。拿破仑战争的失败也说明当时欧洲封建势力强大一些(更不要说世界其他地方了),资本主义改造社会和世界的条件尚不成熟。

  19世纪初到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潮流逐步兴起。19世纪60到70年代,世界各地兴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 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一方面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也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纵向看发展,横向看差异。”复习中要注意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目的、方式、内容、结果及影响进行比较。如:从结果上看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特征——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确立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即由封建时代的“人治”向资本主义的“法治”转化。英法美等国的革命,都是以重要的法律制定为结果的。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点:①把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作为革命的首要而且是唯一任务。②具有较广泛的群众性,资产阶级始终是革命的领导阶级,而劳动群众则是革命的主力军,在反封建的共同目标下,广大人民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革命。③革命在曲折和反复中向前发展,并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半个多世纪复辟与反复辟、共和与独裁的斗争,法国资产阶级则历经封建势力的反扑和外国武装干涉以及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矛盾冲突。说明了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作用有:①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最初胜利,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②欧洲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③资产阶级统治在欧洲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划时代的深远影响体现在:①彻底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谬论,这一行动震惊了仍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欧洲。在英国革命中所建立的共和国,后来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革命后更进一步建立了一整套资产阶级的议会制、两党制、内阁制等。这些政治模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效法。②英国革命后的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工业革命的成功又使英国的生产力迅速发展,为英国彻底改造封建制度提供了物质条件,对欧洲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③英国革命所创造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如洛克等人的许多主张,为后来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正是在思想更成熟的情况下爆发的。英国革命所创造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为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不少付诸实践的借鉴。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历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途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的方式不同:有的是革命方式,有的是改革方式,有的是通过民族解放运动,有的是通过民族统一运动,这是由其国情、时代背景决定的。如:俄、日资产阶级因害怕人民革命运动,便放弃了革命而支持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革命。德国、意大利的特殊国情使它们靠民族统一运动实现了社会变革。所以,俄、日、德、意等国社会改造并不彻底,大量封建残余保留下来。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不同方式对这些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英、法、美等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革命对旧的社会制度冲击大,改造的也较为彻底,所以,这些国家民主化程度较高,即使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也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德、日、俄、意等国是经过不彻底的社会改革或是王朝统一战争确立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旧的社会残余大量存在,因而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较强,意大利在一战结束后不久即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而德、日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打击下也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五)资产阶级革命在本质规律的特征上是相似的,但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又显示出革命的差异性: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国际环境相对有利,资产阶级联合新贵族成为领导阶级,利用人民的力量,最终确立了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②美国是民族革命,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双重性质。充分利用了国际矛盾得到外援,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领导美利坚民族以弱克强,最终赢得独立,建立了联合专政的联邦总统共和制。③法国是反对国内、国际封建势力的革命任务,资产阶级的三个阶层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不断把革命推向高潮,革命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革命过程中,大资产阶级基本完成了革命的预定目标,吉伦特派进一步完成了革命任务,雅各宾派的措施有些超出了革命任务。当时有巩固革命成果的必要性,但也有恐怖扩大化,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下大量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六)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从物质和精神上壮大了资本主义的力量。19世纪60到70年代,世界各地兴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通过内战废除了黑奴制;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民族统一,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俄国、日本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各国在工业革命逐步完成的同时,也诞生了相互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七)重要的资产阶级的法律文件

1、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以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1)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依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的文件,也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2)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整套国家体制,如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等,是对启蒙思想的首次实践,被视为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3)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了《宅地法》为西部开发立法;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废除了叛乱诸州的奴隶制,赢得了民心,扭转了战局。

3、(1)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发表《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将启蒙运动中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2)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3)1804年,拿破仑公布《民法典》,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以后,他又公布了其他几部法典,这些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二、20世纪30年代的改革——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改变了以往自由放任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新政的实质),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经济实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种变化,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罗斯福开始将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

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各国的改革   比较突出的是联邦德国、日本、美国。

1、联邦德国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到60年代初,超过英法而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并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3、美国政府20世纪80年代通过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等措施逐渐扭转经济颓势。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复苏。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改革,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美国经济增长加快,通过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逐年递减,甚至出现盈余,呈现繁荣景象。




www.i4i3.com

专题三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一、手工工场时代(16世纪到19世纪初)

   资本主义还处在童年阶段,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农业文明为主,资本主义也未具备改造世界的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曾指出:“工场手工业既不能掌握全部社会生产,也不能根本改造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是当时经济领域中的大趋势。英法等国通过革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要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只有到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才能实现。

二、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到70年代)

 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大量向外扩展则是在19世纪初。因此,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世界近代史的第二个时期——蒸汽机时代起于19世纪初,止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开始初步确立。

  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主义经济,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在这个阶段,自由资本主义盛行,经济危机开始出现。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整个世界开始在此基础上连成一气。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的同时,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活动也空前加剧了,大批亚、非国家和地区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此可见,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不仅改造了国内社会,还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了世界面貌。通过革命与改革运动和征服殖民地两种途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了。

三、电气化时代(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扩展和深化的过程,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从蒸汽机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模式开始确立,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

   这段时期资本主义稳定和平发展,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迅速应用到工业生产上。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不平衡性。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被新兴的美德超过,以俄、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虽然薄弱,但发展较快。20世纪初,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成型: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垄断形式作为组织、经营的手段。英、法、美等这个时期形成了以公民自由、政党政治、相对完善的民主代议制为特征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民主制度比较健全。俄、德、日等专制主义传统比较重,实行君主专制,处理社会矛盾多以压制手段为主。

四、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年)

   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因为战争和经济危机而大起大落,几经波折,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政府经济职能进一步增强,呈现了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向。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斗争也是本时期的重要特点。

   一战严重破坏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引起了战后的经济危机。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相反,美国经济在战后膨胀起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国际经济格局从“英国时代”转变到“美国世纪”。日本经济也在战后迅速崛起,进入了20年代的稳定繁荣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基本矛盾也日益加剧并激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并由此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英法美这些资本主义制度相对完善,民主传统影响比较强的国家,主要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的办法摆脱危机,保存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并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初具形态。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而德、日等资本主义制度不完善、封建残余多、军国主义传统影响比较强的国家则通过战争扩张转嫁危机,全面走向军事化道路。酿成二战,使本国经济及世界经济都遭劫难。

五、电子信息化时代(1945——至今)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社会推进到电子信息时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呈阶段性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日本和联邦德国的经济成就最引人注目。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状态,徘徊不前。

这一时期的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向多元化、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科技和资本优势,变相地掠夺剥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的渗透和控制。


www.i4i3.com

专题四 世界近现代的国际关系/大国的崛起

(一)总述

   国际关系处理的根本原则和核心是国家和民族利益;国际经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它影响和制约着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实际就是实力的较量;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内部都充满各种矛盾,实际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国际关系的暂时状态,从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

1、17世纪-19世纪早期:1)特征:西欧国家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2)主要矛盾:从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3)结果:英国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殖民国家。
2、19世纪晚期-一战:1)特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2)主要矛盾: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3)结果:一战摧跨了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美国和日本崛起,诞生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3、一战后-二战:1)特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并逐步瓦解;2)主要矛盾:从英美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到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这一时期还增加了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3)结果:经过二战,法西斯国家被消灭,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4、二战后:1)特征:从冷战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2)主要矛盾:美苏矛盾、南北矛盾。3)结果: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三)两次世界大战

1、原因: 一战原因: 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二战原因: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经济危机的影响;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④英法美的纵容侵略。
 2、经过: 一战经过: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法俄意美中和塞尔维亚。

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结果: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二战经过: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转折: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各主要战场的转折的标志)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战。重要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战争结束。
3、性质: 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4、影响:
(四)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
1、16——18世纪中期: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国际关系格局开始形成。

2、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70年代:东方从属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德国的崛起使欧洲关系紧张。

3、19世纪晚期——第一次世界大战: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②后起的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局进一步受到冲击;③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定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

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局限:凡──华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91年:雅尔塔体系

建立: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发展历程:三个阶段:1)1945——1947年,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及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时期。史实:美苏重新划分了战后各自的势力范围,重新确定欧亚政治版图。处置战败国,审判战犯,对战败国军事占领。建立联合国等。2)1947年——50年代中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冷战及两极格局的形成时期。史实:在欧洲,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分裂德国等手段对东欧、苏联展开冷战。在亚洲,发动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并干涉中国内政。

3)50年代后期——1991年,美苏争霸时期。史实:美苏争霸大体经历了:美国占据优势地位、苏攻美守及80年代美攻苏守三个阶段,最后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6、1991年——今: 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总结:从纵向线索看,依据国家关系中主要矛盾和中心舞台的变化转移,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①欧洲中心舞台的确立和延续:由于资本主义的领先发展和殖民扩张,欧洲从国际关系产生伊始就成为中心舞台。这种独领风骚的状态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一战。   ②欧洲中心舞台的动摇和转移:这个时期从一战到二战期间。一战后,欧洲遭到严重削弱,而美国和日本日益崛起,国际关系的舞台在欧洲发生动摇,并开始向其欧洲的两侧,即美、日所在的美洲和亚洲转移。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转向世界人民与法西斯扩张的矛盾,主要线索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兴衰,总体特征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大危机的冲击下复杂多变、起伏叠宕。③两极格局的兴衰和新趋势:这个时期从二战结束至今,国际关系的主要事件是两大阵营形成、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争霸、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兴起、“苏东剧变”、多极格局的发展等。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两大主题。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革命的巨大推动,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相互依存的关系日趋明显。急剧变化中的欧洲、迅速崛起的日本、改革开放中的中国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切都说明,在新的国际格局里,不会只有一个中心。

(五)主宰世界半个世纪的雅尔塔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世纪中,雅尔塔体制的兴衰始终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紧密相连,并且成为影响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主线。

⒈与1919~1930年中期的凡尔赛—华盛顿体制相比:

类似之处    不同之处

⒉雅尔塔体制演变的特点:①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为核心,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和协调为中心,冷战共处贯串始终,但战略态势互有变化:冷战、冷战与缓和的交错、美攻苏守、美苏对峙、美苏互有攻守,最后以一霸解体、一霸相对削弱而结束。②美苏间在多处热点上出现全面对抗,但从未面对面地爆发热战。③美苏争夺重点一直在欧洲,不仅在政治上,而且扩及经济、军事、思想等领域。④作为侧翼的亚洲首先被突破: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首先打破了雅尔塔体制在东方的安排,从而使这一体制出现破绽。

⒊战后初期正式形成时的雅尔塔体制有着多方面的影响:①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②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并有利于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③有利于美苏称霸和争霸。

⒋雅尔塔体制的兴衰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教训和启示

 (六)重要的国际会议

1、 巴黎和会:时间:1919.1./ 与会国:27国。操纵国:英法美。/ 主要内容: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会议: 时间:1921-1922。/ 与会国: 9国。操纵国:美英日。/ 主要内容:签订《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慕尼黑会议: 时间:1938.9。/与会国: 英法德意。/主要内容: 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影响:德国更加嚣张。
 4、开罗会议: 时间:1943。/ 与会国: 中美英。/ 主要内容:签署《开罗宣言》,宣告日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5、德黑兰会议:时间:1943。/ 与会国:苏美英。/主要内容: 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准备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6、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初。/ 与会国:苏美英。/ 主要内容:美英苏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7、波茨坦会议: 时间:1945.7-8月。/ 与会国:苏美英。/ 主要内容: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8、亚非会议: 时间:1955。/ 与会国:亚非国家。/ 主要内容:  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七)重要的国际条约

  1、《凡尔赛和约》:时间:1919.6.
内容: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德国应进行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影响: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2、《四国条约》: 1922,英法日美相约相互尊重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
 3、《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1922,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5:5:3:1.75:1.75。
 4、《九国公约》:1922,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5、《慕尼黑协定》: 时间:1938.9.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影响: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6、《开罗宣言》::时间:1943年  内容:宣告日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7、《波茨坦公告》: 时间:1945年夏  内容: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八)重要的国际组织

1、同盟国与协约国
 同盟国建立: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核心是德国。
 协约国建立: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核心是英国。
 主要活动: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大搞军备竞赛,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轴心国集团 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主要活动: 1937年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攻占北欧和西欧的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1940年6月法国投降。1940年秋德国猛攻英国。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与此同时,意德军队进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建立: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
主要活动: 政治上互相协作(二战期间四次会议)、经济上互相支持、军事上互相配合。壮大了的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快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4、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 1949北约组织,1955华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5、国际联盟: 建立: 1920年1月。 宗旨:维护和平,制裁侵略。实质: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6、联合国: 建立: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作用:初期为美国所操纵。后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
 9、欧洲共同体

(九)大国的崛起(各个重要阶段、重大事件)

   1、国家的崛起: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

   2、地区的发展:欧洲地区、北美地区、亚洲地区等  

www.i4i3.com

专题五 世界史中有关的思想成就、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一)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2、启蒙思想

(二)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成就

  1)数学: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

  2)物理学:英国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丹麦的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德国伦琴发现放射现象,法国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德国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力学。

  3)化学:英国道尔顿——建立原子论;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

  4)生物学:细胞学说;进化论。

 

 

 

专题六  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时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民族解放运动史

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早期

 

早期民族解放运动在美洲兴起:

①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双重性质

②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以海地革命为序幕。主要领导人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19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①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巴黎公社的斗争(1871年)是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亚洲:①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

②中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③印度反英运动(1905~1908)。

④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⑤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一战期间~战后二十年

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①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②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中国的五四运动(1919年)

二战前的三十年代

①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①中国抗日民族革命战争

②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的战争

③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二战期间~90年代末

①战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向东欧、亚洲扩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②从50年代中期起,苏联东欧着手改革,探索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70年代末以来实行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④80年代中后期,苏联东欧改革出现重大失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①二战中,欧亚各国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直到胜利。

②新中国成立。

③1955年,亚非会议。

 


如果觉得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讲座 , 高中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复习提纲这篇文章不错,可以推荐给朋友分享哦。

 
  tags:历史教学 -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中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复习提纲
更多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相关资料
联系我们|试卷教案课件|中小学教育|作文大全|知识大全|生活常识|健康小常识|网站导航|热门专题|收藏本站

Copyright www.i4i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

本页提供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讲座,高中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免费分享,有疑问可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