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教案课件-中小学教育-作文大全-知识大全-科普教育-电脑知识-生活知识-全部栏目- 收藏本站

教育教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试卷 教案 课件 竞赛 评语 体会 计划 总结 实习
阅读写作 作文 寓言 绝句 手抄报 广播稿 禅语 台词 谚语 赠言 箴言 句子 解梦 名言 语录 人物 诗歌 花语
知识大全 保健 美容减肥 四季 育儿 科普 电脑 生活 窍门 节日 旅游 理财 装修 法律 急救 歌曲 游戏 剧情 QQ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英语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中小学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免费课件下载 竞赛试题下载 诗歌大全 教学计划 学生评语 学习体会
您现在的位置:爱思网: >> 教学网地理教学高中地理学习方法高中人文地理问题的答题策略

高中人文地理问题的答题策略

爱思网 | http://www.i4i3.com |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 人气:696次 | 11-29
高中人文地理问题的答题策略高中人文地理问题的答题策略

问答题的几点注意
一、明确问题类型,有效答题

(1)特征问题:一要明确是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征还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二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①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②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③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④.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⑤.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⑥.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⑧.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2).成因问题

成因问题在地理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很多,作答时一定要注意题目问的是自然原因还是社会经济原因,或两方面都要答.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如果是农业区位因素方面应该立足于四大自然要素和相应的社会经济要素。

(3).评价问题: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生态(自然方面)、社会、经济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二.重视图表.文字材料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三.逻辑严密,答案简洁,条理分明

四.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五.扬长避短,防止丢分

六.书写整洁,不留空缺





www.i4i3.com

一、生态问题

命题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2)治理措施:具体措施、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

答题技巧:(1)从题目给的材料中挖掘信息,由问题找对策;

(2)参考典型案例;

(3)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长江黄河中上游地段)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山区坡陡(南方低山丘陵)。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陡坡开荒)、过度樵采,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黄土高原)。

治理的措施:

(1)控制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

(2)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建设(黄土高原);

(3)保护天然草场、草地,及时对土地进行复垦(采矿后)

(4)发展立体农业(南方山区);

(5)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6)控制人口数量。

治理的意义:

(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效益

(2),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

(3)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式。社会效益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1)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2)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3)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4)禁止采伐发菜等;退耕还林、还牧

(5)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6)控制人口数量。

治理意义:

(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3)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1)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2)修建水库;   (3)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4)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

(5)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6)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7)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8)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春季大量的积雪融水缓解了旱情)

西北地区的干旱缺水:

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风力大,蒸发强等因素有关。

 

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地形低洼;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大气降水少,蒸发强。

(2)人为原因: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

(1)引淡淋盐;  (2)井排井灌;  (3)生物措施;   (4)农田覆盖;

(5)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1)气温高;(2)静水;(3)静风;(4)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

a.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b.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c.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6、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www.i4i3.com

二、开发资源

命题模式:(1)分析有什么优势资源

         2)怎样开发资源优势

         3)开发资源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解决生态问题

答题技巧:(1)开发资源,注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生产链,以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

         2)回答问题时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点内涵。

1.东北土地资源开发

土地资源优势:

(1)耕地面积广大、地广人稀;  (2)地形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3)土壤肥沃。

综合开发发展农业:

(1)建设商品粮基地

(2)发展养殖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农产品增加附加值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1)解决黑土的肥力下降问题:利用秸杆还田等办法来增施有机肥。

(2)保护湿地资源

 

2.东北林业资源开发

林业资源优势:

(1)全国最大的林区;(2)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3)宜林地区广;(4)森林树种丰富

综合开发道路:

(1)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2)采集、养殖、栽培野生动植物资源

解决森林资源过度砍伐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3.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例:

农业资源的优势:

(1)气候优势: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

(2)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

(3)土地和土壤资源:丘陵山地为农业的分层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4)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综合开发道路:

(1)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2)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3)对优势资源进行深加工。

(4)发展观光农业、绿色食品基地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但首先必须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1)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2)建设省柴灶

(3)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丰产林

 

4.海岛和海域的开发

以海南岛为例

资源优势:

热带资源优势:

(1)地形:中间高四周低的环形层状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2)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光照充足,夏长冬暖。

(3)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

海洋资源优势:

(1)生物资源:是海洋高生产力区和生物多样性区,又是旅游观赏区。

(2)渔业资源:品种多、生长快、鱼汛期长

(3)油气资源:南海的油气资源可与波斯湾比美。

(4)旅游资源:海滨浴场、海下热带景观、椰林风光、红树林等等。

(5)空间资源

综合开发道路:

(1)建设我国新兴的工业省份——

建设什么工业部门:

a.逐步建成以港口加工区和重化工业为依托的西部工业走廊。

b.并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高技术产业。

在什么地方布局:海陆交界的海岸带

(2)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

海南与大陆省份农作物存在什么差异:季节差异、品种差异

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是什么: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热带花卉

海域如何开发: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

(3)建成度假休闲胜地: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热带海滨和海岛、少数民族风情、热带景观

环境保护:

(1)岛上生态环境保护:山地丘陵地带,是全岛的水源地、物种丰富。主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热带的森林植被。

(2)海洋环境保护:禁止开采珊瑚礁、保护并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建设环岛防护林带。



www.i4i3.com

三、自然灾害

命题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2)减灾防灾措施:

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其他措施(参考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

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c.台风的影响;         d.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e.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h.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

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并导致汛期水量增大,更易发生洪涝灾害。

b.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

a.修建水利工程;       b.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c.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d.修建分洪区;       e.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f.退耕还湖;

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h.实行防洪保险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快行冷锋天气影响;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春季大风日数多;

d.蒸发强              e.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或虽然在板块上,但地处板块内部小板块交界处。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a.震级大,破坏性大;         b.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     c.浅源地震;

d.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      e.诱发了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a.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b.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c.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d.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e.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f.加强国际合作等。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b.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c.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减轻灾害的措施:

a.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b.恢复地表植被,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c.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d.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




www.i4i3.com

四、能源问题

命题模式:(1)分析能源利用紧张的原因;

          (2)掌握缓解能源紧张的措施:开源节流;

          (3)能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答题技巧:   掌握典型案例,学会举一反三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1)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2、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2)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3、缓解能源紧张的措施(能源安全措施):

开源:(1)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2)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

(3)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4)稳妥发展核电;

(5)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6)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节流:(1)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3)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4)利用乙醇汽油等。

4、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和意义

A.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

对哈萨克斯坦:(1)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3)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中国:

(1)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2)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

(3)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

(4)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    (5)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B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

西电东送路线介绍:

南线;将贵州六盘水坑口电站和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调往广东。

中线:将三峡、金沙江干流及长江支流水电送往华中、华东地区

北线: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西气东输路线介绍:

从新疆轮南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达上海

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

(1)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推动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3)缓解中西部生态环境的压力;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1)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

(2)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3)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

(4)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C.问题及其影响:

(1)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2)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工程难度大,要注意环境保护。




www.i4i3.com

五、人口问题

命题模式:(1)人口不合理增长产生的问题

         2)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答题技巧:掌握典型案例,学会举一反三

1、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产生的问题:

(1)粮食供应不足,人民生活贫困化;     (2)就业问题严重;

(3)教育、医疗等面临压力;             (4)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产生的问题:

(1)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2)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

(3)国防兵力不足;          (4)老年人本身问题。

(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3、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

(1)有利影响:

a.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b.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c.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d.增强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e.;促进资源的开发(矿区)。

(2)不利影响:

a.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b.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c.就业困难,事业人数增多;

d.环境压力增大(生态脆弱的工矿区)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5、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www.i4i3.com

六、粮食安全问题

1.六大因素促成世界粮食普遍涨价(国际大米上涨20%)(美国上涨4%)

(1)       气候不正常,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小麦减产,主要是干旱引起的。

(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全球耕地面积在减少。另外,农作物之间种植面积竞争和短期生产方面的因素。

(3)       随着石油价格上涨,一方面会推高从化肥、农业、运输到食品加工等各方面的费用。另一方面,生物能源需求增多,尤其是粮食出口大国美国将更多的玉米用于生物能源(乙醇石油)生产。

(4)       由于受到石油价格上扬和全球稻米库存减少等因素影响,未来全球粮食市场变化存在更多不确定性。从总体上看,粮价趋高,但不会出现暴涨,而是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5)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速度放慢,亚洲只有1%,而20年前却是2.5%,而且必须在农业研发方面投入更多资金。

(6)       粮食价格上涨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需求增加。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快、生活水平提高,带动了人均粮食和农产品的消费增多。

2.中国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1)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切实保护耕地,改善基础条件,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优良品种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增加粮食自给率。

(2)生产储备市场调控稳推进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3)国家有关部门还将严格控制主要粮食品种出口;有计划适当进口粮食。

(4)加强粮食运输调度,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供应;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体生活。

(5)节约粮食




www.i4i3.com

七、重大工程建设

命题模式:(1)大型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自然的、社会经济方面的)

         2)工程建设的意义、影响

1.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需要解决的最大的地理问题:百万移民

意义:

(1)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

(2)发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3)航运;        (4)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2.南水北调工程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可调水量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扬州江都)黄河以南需要提水,过黄河顺水而下

地形较复杂,但水基本自流到华北(三峡、郑州、石家庄、北京等)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过巴颜喀拉山、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到西北)

现有可利用的配套设施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湖泊(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三峡、丹江口水库

东线工程对江苏(北方)影响:

有利影响:

(1)京杭大运河水位变高,增加通航能力;

(2)为苏北地区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3)削减工程下游长江干流洪峰,减轻洪水的威胁;

(4)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每促进调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不利影响:

(1)工程干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影响通航能力;

(2)入海水量、泥沙减少,海水倒灌和侵蚀加剧;

(3)长江河口处水生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4)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

(5)灌溉不当苏北地区(北方)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3.青藏铁路和南昆铁路

青藏铁路遇到的自然障碍:

(1)高寒缺氧;   (2)多年冻土;     (3)脆弱的生态环境

南昆铁路遇到的自然障碍:

(1)地形复杂、崎岖;                 (2)地处板块交界处,地质活跃;

(3)喀斯特地貌,易导致地基不稳;     (4)地震、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率高

建设的意义:

(1)合理布局交通网

(2)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区域内部经济联系

③带动商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3)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促进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www.i4i3.com

八、旅游

命题模式:(1)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2)旅游资源价值

答题技巧:掌握教材中出现的案例,学会举一反三

1、旅游的作用: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外汇;扩大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扩大交流;满足人类高层次需求等。

2、旅游活动出现的问题: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等。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旅游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位置和交通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4、旅游资源的特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旅游资源可以人工建立,如游乐场、古建筑等)、永续性(理论上是可持续的)、多样性(内容和空间分布上多样)

5、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高中地理教学资料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随笔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

®高中地理学习参考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复习 

¯高中地理考点难点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标 

¯地理科学之窗 

¯地理环境问题

 

 


如果觉得高中人文地理问题的答题策略 , 学习地理的方法这篇文章不错,可以推荐给朋友分享哦。

 
  tags:地理教学 -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学习地理的方法
更多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相关资料
联系我们|试卷教案课件|中小学教育|作文大全|知识大全|生活常识|健康小常识|网站导航|热门专题|收藏本站

Copyright www.i4i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

本页提供高中人文地理问题的答题策略,学习地理的方法免费分享,有疑问可联系本站。